又到了炎熱的夏天,在剛剛過去的一周,中韓兩國一起迎來了“三伏天”的初伏——7月16日到7月25日,宣告一年之中最熱時節的到來。三伏天里的“伏”字就是天氣炎熱,宜伏不宜動,即躲避酷暑盛夏的意思,亦有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之意。每年的六月至八月是韓國雨季。今年的初伏前后韓國首爾以陰雨天為主,氣溫并沒有預想中的那么高。而中國南方的三伏天,是流金鑠石的夏日,南方多地持續出現35度以上的高溫天氣。中國有句俗語叫“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是指三伏為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韓國人經常把“食物即是補藥”掛在嘴邊。為了健康,良好的飲食比任何藥物都要有效;中國也崇尚“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那么在最熱的三伏天,中韓兩國各自有哪些飲食習慣呢?一起來了解下。
韓國緯度較高,氣候海洋性明顯,三伏天溫度相比中國較適宜,人們通過適當地攝入熱食,可以達到滋補的目的。在炎熱的夏天中因為出了很多汗,身體的營養容易流失,所以必須“以熱治熱”,達到調理身體的效果。因此,韓國人會選擇在三伏天的日子里吃溫熱滋補的食物,其中最受大眾喜愛的莫過于參雞湯,此外還有泥鰍湯、鮑魚等。
中國大部分地區則是季風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且南方地區緯度低,溫度尤高。在高溫濕熱環境的影響下,人們在三伏天并不能忍受高熱能食物所帶來的熱量。因此,主要攝入更易消化的食物。中國北方有句俚語,叫“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中,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在上海,頭伏要吃餛飩。上海人有“頭伏餛飩二伏茶”的說法。
然而南方部分地區三伏天的飲食習慣卻與韓國相近。在湖南、江西兩個省,頭伏則是吃雞,道理跟韓國入伏吃參雞湯相近。在浙江杭州,則喜在三伏天食火腿。在江蘇徐州則有入伏吃羊肉的習俗,在最熱的日子里吃溫補的羊肉,以熱治熱。
【作者:胡明華 中國建設銀行首爾分行員工】
→→更多文體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