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張靜 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銀行債券利息達到最近5個月的新高,韓國9月發生經濟危機的說法正日漸高漲”“韓國44%上市企業掙的錢還不夠還貸款利息,債務調整困難的‘僵尸企業’增多已發出經濟警報聲”“韓國大企業庫存雪球越滾越大”……最近一段時期,《韓國經濟》《亞細亞經濟》《每日經濟》等韓國媒體的相關報道都流露出對本國市場利率持續上漲、經濟前景堪憂的擔心。隨著生產、消費、投資、出口、負債、財政等主要經濟指標幾乎同時亮起紅燈,有關“韓國9月將爆發經濟危機”的說法讓很多韓國人感到不安。韓國在野黨和一些經濟專家在指責現政府“經濟無能”的同時發出忠告,呼吁韓國在美國挑起的和中國的經濟紛爭中決不能充當子彈,決不能放棄中國市場。
“9月危機”恐慌不是第一次發生
談及“韓國9月將爆發經濟危機”的種種議論,韓國KBS電視臺的相關報道稱,從以往慣例看,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席卷韓國、2008年美國金融巨頭雷曼兄弟破產并引發韓國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以及2022年京畿道的樂高樂園破產事件,都發生在當年的9月份。
“‘9月危機’引發的恐慌在韓國不是第一次發生。”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08年他在首爾生活時,英國《金融時報》等外媒也炒過一波韓國“9月危機”,當時韓國動員一切力量“滅火”,并指責外媒故意渲染危機。他認為,無論是遭遇1997年的金融危機,還是2008年的“9月危機”,主要原因都是韓國外匯儲備不足,外國投資者對其償還外債信心不足。特別是1997年,因外資短期內大規模撤離,導致韓國政府無錢償還,只好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借錢。后來,韓國還專門拍攝電影《國家破產之日》,講述1997年在“國家破產”倒計時一周之際,不同階層和背景的韓國民眾如何應對的故事。
針對當前輿論關注的“9月爆發經濟危機”,韓國政府一再否認,給出的理由是“疫情金融支持措施并非于今年9月全部終結,貸款者可以采取多種措施繼續進行債務調整”。但人們最擔心是,當部分貸款者實際上連利息都償還不了時,將引發韓國大型銀行之外的中小銀行和信用社金融機構形成的“第二金融”系統的危機。以7月初發生“MG新村金庫”因房地產貸款爆雷而導致儲戶擠兌事件為例,雖然在韓國政府的全力“保證”下暫時度過危機,但圍繞“第二金融”領域的危機感并未消失。
韓媒公布的一些數據顯示,韓國家庭錢包縮水,第二季度實際收入驟減3.9%,創17年來最大降幅。目前韓國有超過300萬家庭貸款人為了還債而無法維持基本生活。韓國整體的家庭債務額已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102.2%,且以房貸為中心的家庭信貸總額持續攀升,申請償還貸款延期的比例不斷增加。同時,韓國各地工程項目資金缺口巨大 ,不少住房項目可能爆雷而破產清算,其中位于地方的商住兩用樓等爆雷的可能性較大。
《亞細亞經濟》等媒體援引韓國經濟研究院的分析數據說,去年韓國上市公司中處于債務調整困難的企業共有411家,創下歷史新高。這一數字比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55家)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322家)還要高出一截。韓亞金融經營研究所表示,隨著全球經濟不景氣持續,韓國企業營業額減少,加之高利率、高物價帶來的生產成本上升,企業的盈利情況進一步惡化,現在不少上市企業已出現現金流不正常狀況。
“韓國經濟拉響警報!”《韓民族日報》8月7日的評論稱,韓國經濟持續響起警報,生產、消費、投資、出口、負債、財政等主要經濟指標同時亮起紅燈。文章認為,盡管韓國政府輕描淡寫“沒有大問題”,但眾多個體商戶卻在嘆息“現在想放棄了”,經濟專家也擔心“如果我們的經濟繼續這樣下去會出大事”。韓國經濟正在萎縮和倒退,2020年韓國的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十位,人均GDP也首次超過七國集團(G7)成員的意大利,韓國甚至在2021年被聯合國相關機構認定為發達國家。但最近韓國人的流行語則是“睜眼一看反而是發展中國家”。去年韓國經濟規模全球排名第十三,人均GDP也比前一年減少8.2%。
此次問題主要由內因造成
有分析稱,韓國市場利率持續上升的最大原因在于美國國債利率的持續攀升,8月21日美國10年長期國債利率已達到4.35%,創下2007年11月以來的最高值。一些韓國經濟專家認為,因為資金都愿意選擇安全資產,比起危險性更大的韓元,資本更偏愛相對安全的美元。美國基準利率持續高位,美元對韓元匯率也保持強勢,這些都成為韓國經濟的負擔。當前韓元貶值對韓國是“雙刃劍”,雖然可以促進出口,但進口物價飆漲可能促使韓國出現對外貿易赤字。下半年韓國對外貿易能否維持順差難以預料,但從7月份開始韓國的進口物價再次上漲,并引發韓國國內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加劇將惡化企業業績,同時打擊民間消費,這將拉低韓國經濟增長率。韓國政府雖然極力推動出口多元化戰略,但想要成功并非易事。
韓國漢陽大學經濟學教授河俊慶(音)認為,韓國外匯市場的不穩定將聯動物價上漲,未來隨著利率上漲將讓家庭負債、不動產爆雷的可能性更大,韓國政府應該將主要資金投向如何提高產業經濟活力方面。
談到這次韓國的“9月危機”恐慌,詹德斌認為,外部因素與美國持續加息、能源價格上升、對華出口持續減少等問題有關,但主要還是內因造成的。一是新冠疫情發生后韓國政府給部分中小企業和個體戶貸款的延期償還時間是今年9月,由于當前利息翻倍,生意又不好,很多人不僅本金可能還不起,甚至連利息都付不起。二是韓國“第二金融圈”問題。韓國延期還息的貸款人一半以上集中在“第二金融”領域,因為受美國加息影響韓國也加息,這些人深受其害。由于貸款規模較大,也很容易造成小銀行破產,進而觸發更大的危機。三是利息提高增加了貸款購房者的負擔,無法準時償還利息的人越來越多。
在詹德斌看來,相比1997年第一次遭遇金融危機時的經驗不足,現在韓國輿論熱衷討論“9月危機”,其實也說明韓國各界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希望政府能采取有效措施應對。他認為,這次韓國輿論談論的“9月危機”主要集中在其內部問題上,韓國政府相對來說還可應對。此外,韓國7月底的外匯儲備達4218億美元,也就是說韓國現在不缺錢還外債,這與1997年時大不相同。
詹德斌強調說:“韓國目前面臨的困難,部分原因是尹錫悅政府誤判國內外經濟形勢所致。”他認為,韓國基本上不會再出現1997年不少老百姓為“救國”把黃金拿出來出售的那一幕,因為現在老百姓的日子沒有那時好過,對政府也高度不信任,愛國熱情不如以前。
“韓國普通民眾在努力承受物價和利息上漲帶來的負擔時,越來越多地捂緊了錢包。”韓國《每日經濟》的文章這樣寫道。《首爾經濟》近日也刊發了一篇題為《關店、關校、關門,韓國因為低生育率動搖根基》的文章。文章援引全羅南道靈巖郡的一家造船廠管理人員的話說:“10年前這里的外籍勞工比例不過10%,但現在這一比例已高達90%。如果沒有外國勞動者的話,工廠簡直無法正常運轉。”京畿道一家鋁型材擠壓工廠由于柬埔寨工人太多,工廠里的日常交流聽到的都是柬埔寨語。不僅如此,韓國還持續出現優秀人才外流現象,如果這種現象持續下去,韓國經濟未來向尖端產業升級將成為泡影。
“決不能在中美經濟紛爭中充當子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上調了對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但將對韓國的增長預期從1.5%下調至1.4%。韓媒認為,這是IMF連續5次下調對韓國經濟的預期,“1.4%與經歷30年蕭條后復蘇的日本相同”。除1997亞洲金融危機、2008全球金融危機,韓國經濟增長從未如此低迷。出口低迷不僅是主力產業半導體出了問題,而是韓國原本應該根據全球產業競爭力的變化重組貿易及投資戰略,但錯失了良機。
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在6月舉行的濟州論壇上表示:“韓國企業競爭力下降也是對華出口減少的因素之一。10多年來,我們已習慣中國帶來的紅利,嘗到了很好的甜頭,沒想到‘中國會追上我們’。”《韓民族日報》文章分析認為,由于全球化倒退和美中矛盾,全球分工體系和供應鏈結構出現波動,韓國經濟的危險因素正在增大。遺憾的是,現在的韓國政府并沒有表現出對經濟發展的長遠規劃和一貫的執行力。如果經濟進一步低迷,不管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如何巧舌如簧,都可能會在明年4月的國會選舉中慘敗。
韓國在野黨直接稱韓國領導人現在是“經濟無能”。韓國KBS電視臺8月的報道稱,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對最近韓國經濟各項指標惡化表示嚴重關切,敦促政府立即改組經濟部門,轉換經濟政策基調。共同民主黨經濟發言人洪性國表示,隨著9月物價持續上漲,加之高銀行利率,普通民眾的生活會越來越困難,希望政府早日在管控物價和提振經濟方面拿出切實舉措。有共同民主黨的高層人士表示,韓國經濟增長處于最低時期,生產、消費、投資、出口、負債、財政各項指標都是紅燈,經濟總量不增反減,表明現政府的無能。該人士還表示,如同韓國SK集團會長兼大韓商會會長崔泰源強調的“中國市場不可代替”一樣,在現政府的旁觀中,韓國對華出口將進一步萎縮。
韓國有識之士認為,如果放棄中國市場,韓國經濟將遭受巨大打擊。韓國國際金融中心新興經濟部長李治勛(音)日前接受《亞細亞經濟》專訪時表示,“韓國決不能在中美經濟紛爭中充當子彈”。李治勛認為,為了能在美中之間“活下去”,韓國必須采取縝密措施盡可能趨利避害,這不僅要增加對美出口,而且還要減少與中國的貿易摩擦,更加努力地擴大對華出口。他還表示,中國經濟規模太大,不僅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全球企業深入中國市場,而且中國在IT零部件、新能源汽車電池等商品的供應鏈上也已站穩腳跟。因此,美國要在經濟領域與中國展開全面戰絕非易事,韓國對華“脫鉤”也根本不現實。李治勛強調,在美中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韓國只能尋找機會獲取利益,決不能去充當打擊“G2”任何一方的子彈,也決不能從中國市場消失,“在美中矛盾中韓國決不能站在最前面,不管美國如何施壓,韓國都應該努力維持與中國的經濟關系”。
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秋慶鎬近日表示,政府高度重視韓中關系,即便韓美日關系更加緊密,韓國也絕不會排斥中國。他還強調,中國是韓國重要的經濟伙伴,政府將基于相互尊重的精神與中方保持緊密合作。對此,詹德斌表示,去年,韓國頻頻發聲稱要降低對華依賴,結果發現韓國經濟根本離不開中國。今年年初,韓國政府曾預測下半年經濟會轉好,對華出口會增加,但這些并沒有實現,這與韓國主力出口產品半導體的出口持續萎靡、中國相關產品競爭力增加,以及受當前韓中關系現狀影響有關。
詹德斌認為,韓國需要真正糾正錯誤的對華政策,釋放積極改善對華關系的政治信號并付諸行動,這樣才能為兩國經濟、投資、人員往來注入活力,促進互利共贏的發展。
→→更多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