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陳子帥 易佳】2023年,席卷多國的通貨膨脹給經濟復蘇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年末之際一場擾亂全球供應鏈并引起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紅海危機,讓人們更加認識到地緣政治對全球性產業和跨國公司的重要性。在復雜多變的政治和經濟局勢下,中日韓三國企業家如何看待2024年的機遇與挑戰?為此,2023年12月8日至15日,《環球時報》聯合《日本經濟新聞》、韓國《每日經濟新聞》針對中日韓三國企業管理者開展第12次年度調查,暨“2024年中日韓企業管理者經濟預期調查”。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企業對世界經濟形勢的看法和預期最為樂觀,三國多數企業均選擇通過加強現有合作來應對供應鏈危機。
中企最樂觀,日企次之,韓企最悲觀
此次調查分為“現狀與展望”“變革與突破”“發展計劃”“地緣政治影響”四大板塊。在“現狀與展望”板塊中,對于2023年世界經濟形勢的評價,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最樂觀,日本次之,韓國最悲觀。超過半數(55%)的中國受訪企業代表(中高層管理者)認為,2023年世界經濟形勢處于增長狀態,占比遠超日韓,也高于上一年的結果(51.5%)。相比之下,韓國僅12%的受訪企業代表認為處于增長狀況,近七成(67%)認為全球經濟處于惡化狀態。
對于2024年世界經濟形勢預期,也是中企最為樂觀,韓企最悲觀。預期2024年世界經濟將處于增長狀態的中國受訪企業代表占比超過2/3(67%),日韓的占比分別為46%和34%。韓企代表的預期最悲觀,36%的受訪企業代表認為將停滯不前,31%認為將惡化。
調查結果還顯示,中日企業看好本國經濟現狀及未來走勢,分別有89%(中)、81%(日)的受訪者認為,本國經濟將在2024年實現增長,這一比例在韓國相對較低,為58%。在中企受訪者看來,2024年中國經濟將實現增長,主要得益于良好的政策支持、積極拉動內需、科技進步等因素。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目前正處在結構轉型階段,有行業快速增長,也有行業會逐漸萎縮,而擴張行業多于收縮行業,經濟和產業整體朝著正向發展,所以中國企業才會樂觀看待。他進一步分析說,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速高于發達國家,同時前者堅持經濟全球化,共享成果,再加上世界正處在科技突破的前夜,這些都是世界經濟形勢的樂觀因素。而地緣政治沖突、美國逆全球化做法和貧富差距等問題是世界經濟回暖的阻力。
關于一年后(2024年末)本企業經營環境的預測,中日企業代表較韓企更樂觀,中日韓三國認為企業經營環境將有所改善的比例分別為67%、58%和36%。大韓商工會議所調查本部長(常務理事)姜錫久認為,在半導體和電池等主要行業全球競爭激烈的背景下,企業需要搶先投資,但高物價和高利率對企業投資資金的籌措造成很大負擔。姜錫久說,在外部風險沒有完全化解的情況下,韓國國內經濟活力可能會下降。
如何應對供應鏈混亂?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道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經濟學家擔心,不斷加劇的沖突將破壞經濟增長,尤其是破壞全球供應鏈。
如何應對供應鏈混亂?在本次調查中,三國多數企業代表所在企業首選“加強現有合作”,選擇率均在四到六成之間。其次是發掘新供應商,三國企業代表選擇該項的比率均不低于40%。此外,在中日企業看來,擴大半導體、零部件、材料等庫存量也是一種應對措施,選擇率均在兩成左右,遠高于韓國(7%)。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何自力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韓與中國經濟有密切的互補關系,特別是過去在制造業、半導體產業上合作較深,但目前美國企圖拉攏日韓圍堵中國,破壞三國的經濟發展。未來三國如果加強在產業鏈、供應鏈上的合作,無疑利好三方,尤其能幫助韓國走出經濟困境。從長遠來看,中日韓三國合作是大勢所趨。
在被問及“關于供應鏈,貴公司目前計劃搬遷到哪個國家/地區,或計劃在哪個國家/地區新建工廠或銷售點?”中企更看重國內市場,六成受訪企業選擇不搬遷或在中國國內搬遷/新建。此外,中日韓企業均看好東南亞市場,選擇計劃搬遷/新建區域為東南亞的比例分別為24%、20%和42%。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陳鳳英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中國企業更愿意留在中國的原因有3點:一是中國企業面臨的外部壓力比日韓企業更大;二是2024年中國經濟的確定性上升,中國企業看好2024年的國內市場;三是不管是需求還是供給,中國市場都還有拓展空間。
此外,2024年有并購計劃的中日韓企業,在市場偏向上存在一定差異。中企更看重國內、俄羅斯市場,日韓企業更青睞美國及本國市場。
雙邊關系影響企業經營
英國廣播公司(BBC)15日報道稱,過去3年來,全球危機不斷發生并交織在一起,世界經濟一直籠罩在大規模地緣政治變化的陰影之下。有外媒稱,持續動蕩的地緣政治,對企業經營造成空前打擊。
本次調查中,對于2024年全球地緣政治形勢的發展,中企代表中,持悲觀和樂觀預期者分化較明顯,多數日企代表認為將保持現狀或惡化。
“美國”是本次調查中的一個關鍵詞。在日韓,均有76%的企業代表認為美國總統選舉可能對本企業經營產生巨大影響。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當下日韓企業與美國市場的聯系程度更高,所以美國國內政治的變化對它們的影響也更大。
在中日關系方面,九成(90%)日本受訪企業認為目前的中日關系對公司業務無影響,但近四成(38%)中國受訪企業表示有負面影響。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綜合戰略研究室主任盧昊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這反映出在當前中日關系持續不穩定的情況下,中國仍在積極保障外資企業在華正常合法經營,包括日本企業。而日本通過所謂“經濟安保戰略”對中國企業設置合作障礙,中企在日投資的政策條件和商業活動氛圍都受到影響。
在中韓關系方面,55%的韓國受訪企業代表認為目前的中韓關系對公司業務有負面影響。與此同時,中韓均有相對多數企業代表認為尹錫悅執政后對中韓關系產生負面影響,兩者比例分別為48%和61%。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副教授李家成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尹錫悅政府對華經濟政策發生變化,想要降低對華經貿依賴,這嚴重沖擊了與中國做生意的韓國企業。尹錫悅政府追隨美國,受美國《通脹削減法》等政策影響,中韓企業經濟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都遭到限制。
調查結果還顯示,對2024年中韓關系持改善預期的中企代表(47%)占比高于韓企(34%)。李家成說,韓國企業更了解韓國政府政策,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