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化妝品公司蘭蔻,因一名香港涉“獨”藝人參與其營銷活動而陷入尷尬,公司最終作出澄清,并取消原定活動。該事件引來議論紛紛。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援引上海某咨詢機構負責人的話稱,“在與中國消費者打交道時,你必須成為政治方面的專家”。這篇報道還以新加坡和印度發生的兩起事件為例,“佐證”跨國公司在亞洲面臨諸多政治禁忌。在歐美,民間發起針對外企的抵制有著悠久歷史,但近些年來,有關企業踩到“紅線”的事件確實亞洲發生得多。亞洲人真的過于政治化嗎?
韓國:抵制日貨與“鐵鍋現象”
5月16日,韓國女子組合AOA發布新專輯主打歌《Good Luck》,其MV作品上傳幾小時后,經紀公司便刪除原本,重新上傳刪除植入性廣告的新版本。原來,原畫面中曾露出日本“戰犯企業”品牌。與其形成對比的是,女星宋慧喬拒絕為日本三菱代言,因為三菱在二戰期間是制造過87艘軍艦并強征了大量朝鮮半島勞工的“戰犯企業”。
“韓國素來是一個民眾運動極為‘發達’的國家,在它的現代史上,各種‘運動’讓人眼花繚亂,抵制某商品或某公司旗下相關產品的活動更是屢見不鮮。” 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博士研究生葛小輝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抵制運動不僅針對某些國外產品,很多時候也針對本國一些企業。前者中,最典型的對象是日本企業,比如由日韓“獨島”(日本稱“竹島”)爭議而引發的抵制活動。
因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而發生的抵制運動也不少。2001年2月,韓國38個宗教和社會團體在首爾舉行“日本歷史教科書批判大會”,號召抵制日貨。2008年7月,背后支持主張改寫日本歷史教科書之右翼組織的日企名單,在韓國網絡迅速擴散。2015年,因勞工賠償問題,韓國全國開展過針對日企和日貨的抵制運動。
去年,樂天集團發生繼承權之爭時,韓國上下發起針對樂天的拒買運動,這是因為許多內幕在內斗過程中被曝光:樂天創始人申格浩與其子用日語對話,他的兩個兒子不太會講韓語卻能講流利的日語等。這讓韓國人困惑樂天究竟是韓國的還是日本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22日日本島根縣舉行“竹島之日”活動時,韓國網友無巧不成書地發現跨國企業麥當勞在其全球主頁以及中國、日本等國分公司主頁的谷歌地圖上,把朝鮮半島東部海域標記為“日本海”,而非韓國人主張的“東海”,僅在韓國分公司的主頁上將該海域標記為“東海”并使用“獨島”之稱。更嚴重的是,全球主頁上還把“獨島”標記為“利揚庫爾巖”。韓國網友們因此在網上呼吁抵制麥當勞。
“韓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十分強烈”,葛小輝說,“韓國現代史上最著名的一場支持國貨運動的口號叫作‘身土不二’,大意就是生在這片土地上,吃這片土地上產出的東西最健康,原本是為了保護本國農業,后來擴展到其他幾乎所有商品領域。”
葛小輝認為,韓國人的總體特點是熱得快、冷得也快,韓國人自己把這稱作“鐵鍋現象”。由于國家規模和特定的歷史經歷,韓國人在類似事件上表現得十分敏感,但缺乏持久性,甚至有些反復無常。包括韓國在內的這種消費政治化現象有其出現的現實原因、條件和邏輯,在現代社會,尤其是信息傳播迅速、國家間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這是一個自然的現象。